武汉江夏青龙山漂流出圈背后 藏着一个生态创新密码
近日,武汉江夏青龙山龙之谷探险漂流正式开园。
凭借地铁直达、十六龙潭互动漂流、华中唯一150米落差水中过山车式体验……该项目一经推出,便快速出圈。
出圈背后不是普通自然漂流的随波逐流,而是一场写满“江夏智慧”的生态狂欢,是武汉新城区首个森林探险漂流项目,更是一场用创新激活生态资源的生动实践。
躺着玩转青龙山 漂流串起全域诗与远方
“不用爬,漂流是躺着玩的。”150米长的森林魔毯像温柔的传送带,载着八方游客缓缓滑过林梢。透过枝叶缝隙能看见青龙山老林场的葱郁,耳畔是风穿松针的轻响,漂流入口的欢笑声已隐隐传来。
魔毯尽头,漂流筏泊在水面等候。2公里水路藏着16个“江夏盲盒”,1小时森林穿梭里没有虚构谜题,只有真实野趣。水流牵引筏子在消防通道改造的水道里蜿蜒,时而平缓划过树荫,时而在设计巧妙的落差处激起水花。城市喧嚣被绿意过滤,只剩与森林、水流的纯粹对话。
展开全文
若想登高,漂流终点旁的登山道可直达山顶。拾级而上,能俯瞰青龙山林海碧波,远眺纸坊城区错落建筑,没有虚构湖景,却有真实山林与城景交融的画卷,让你在自然与人文的边界感受青龙山的静谧与活力。
这条漂流道早已把江夏好风光串成了项链,漂完去玲珑溪踩水摸鱼,溪底鹅卵石刻着江夏诗词;到“山水涧”喝碗鸡汤,老板娘会端出刚摘的时令水果……
据介绍,龙之谷选址青龙山老林场以北、熊廷弼公园以南、青龙路以西、三潭水库以东,分两期推进。一期8000平方米聚焦旅游配套,森林漂流水池、魔毯等已建成;二期计划完善草坡营地、亲子游乐、综合服务等设施,未来将成为纸坊市民观景休憩的全新城市生态景区。
伴随一期建设,周边道路更平整,口袋公园添了新设施,曾经的防火区成了居民家门口的休闲地。
与自然漂流不同 这里藏着“资源重生”的巧思
普通漂流靠天吃饭,这里的水却藏着“两幅面孔”,春冬是守护青龙山的消防卫士,夏秋摇身变成华中最野的“生态漂流道”。
那些曾肩负防火重任的水池与通道,被江夏人玩出了新花样。
利用青龙山上已有的“森林防火隔离通道”和“森林防灭火水池”,加上水池连接通道,就成为非防火期的漂流通道,从而实现资源“平急两用”。
龙之谷的妙处,藏在“森林资源复合利用”的智慧里。利用青龙山上已有的“森林防火隔离通道”和“森林防灭火水池”,加上水池连接通道,就成为非防火期的漂流通道。
随着项目启动,漂流通道在冬春时节继续当“防火卫士”,6月到9月非重点防火期则变身漂流胜地。当你乘着漂流筏穿梭林间水道,触碰的不仅是夏日清凉,更是“平急两用”模式的创新火花。
这份创新还带着民生温度,企业修景区时同步改善了周边口袋公园与道路。夜晚路灯亮起,居民沿新修步道散步纳凉,笑声与虫鸣交织,成了纸坊街头最鲜活的生活图景。
青龙山龙之谷的诞生,本就是对“环城山水公园有资源无产业”困境的破解。经过多方调研,项目完成森林公园规划修编、有限人为活动论证、防火设施利用批复,最终取得森林漂流备案证,拓宽了“两山”理论转化的通道。
同一方水土,既护得住青山,又装得下尖叫,这正是江夏人对“两山”理论最生动的注解。
从盛夏到金秋十月,长达四个月的清凉盛宴,等你来赴。(田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