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陷招聘争议,东南亚博士很尴尬

Connor bitop交易所官网 2025-09-11 4 0

文|半糖可乐

近日,有用户发布视频称,山西博物院近期发布的拟聘用人员名单显示,其专技6岗招聘的人员,有多位是从韩国、泰国留学归来的海归博士,涉及汉语言文学、艺术学等专业,引发争议。网友质疑这些博士的含金量,认为存在“萝卜岗”嫌疑。

对此,山西博物院回应,为公平起见,招聘由人社厅统一组织、公开招聘,更不可能是萝卜岗,这些博士进入单位后,也会从事相关科研工作。但这一回复没有平息质疑。

山西博物院陷招聘争议,东南亚博士很尴尬

这次招聘主要引发争议的点,是有两人毕业于泰国格乐大学艺术学专业和韩国岭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前者,网友质疑其是东南亚的“水博”;对于后者,网友不明白,国内学生为何要跑去韩国学汉语言文学,其学术水平能比过国内的博士吗?由此推断,这也是“水博”混文凭的路数之一。

东南亚海归博士入职事业单位引发争议,已经不是第一起了。2024年,同样在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次引进10位东南亚博士,也引发招聘“水博”争议。那批博士的毕业院校,其中也有泰国格乐大学。

网友有这样的反应不意外,此前媒体多次起底东南亚“水硕水博”灰产。就在7月份,新京报报道一些中介机构大力宣传“东南亚硕博学历提升”等项目,号称“不脱产、不出境、无语言要求”,且“三个月快速拿到学位”“保证可获中留服认证”,“20万就可买海外文凭”,用于求职落户。

这种项目兴起于疫情期间,因为疫情,教育部门对国(境)外文凭证书的特殊认证政策,被一些中介机构钻了空子。过去两年,教育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24年开始,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对留学市场的认证审查工作。2024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公告称,因为一些“院校硕士、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相关举报频繁”,即日起要加强审查程序,公布的13所大学来自菲律宾、泰国、蒙古等国家,泰国格乐大学赫然在列。

事实上,在多所高校因为招聘东南亚博士引发舆情后,一些院校明确要求东南亚博士不在招聘之列。去年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回答“为什么以东南亚院校为主,鲜见其他地区的院校”时,曾表示“这个也得看有人报考才行,没有人报肯定就没法面试录用。”“有的(岗位)就是没有这个地方毕业的(报考),我们倒是想引过来,但是毕竟我们是一所大专,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个平台不合适吧”。

展开全文

从这个回答来看,不排除一些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又对博士学历有要求的院校机构,正好与东南亚海归博士达成了匹配。

山西博物院陷招聘争议,东南亚博士很尴尬

但在很多人眼里,相比民办高校,山西博物院的工作要香得多。饭碗稳定不说,这两年为了刺激消费,用文旅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很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博物院从以前的冷门单位,一下子变成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理论上不乏人才报考。所以外人想知道,来自东南亚争议学校的博士,凭借什么优势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

关于另一个争议点,韩国岭南大学作为韩国知名的私立大学,本身没有什么争议。网友质疑的点主要是,中国人跑去国外学汉语,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国外大学毕业的汉语言文学博士再强,能强过国内的?

不过,有人指出,在韩国攻读汉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对求学者的要求很高,比如要同时精通韩语和汉语。而且海外的中国学研究,能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场,为国内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博物院如果是想要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招聘韩国毕业的文学博士,也不奇怪。

网友质疑山西博物院的招聘引发争议,不排除里面存在误解,网友对于应聘者毕业院校的专业实力,缺乏深入了解。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尽管馆方声称招聘公平公正,符合流程规定,但依然欠缺透明,外人无从验证真假,也不知道考核标准是什么。

为了化解争议,山西博物院不妨给出更多证据或具体理由,证明选拔确实是优中选优,或为贴合博物院的需求;同时也要对这批海归博士设置考核要求,用科研成果和工作成就来化解网友的刻板印象。

从长远来看,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打击东南亚洋文凭灰产,堵上留学认证政策存在的漏洞,从根源上结束“东南亚海归博士”在就业市场的尴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