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创新赋能 让农险成为乡村振兴“稳定器”

Connor bitop交易所官网 2025-07-18 4 0

党建引领创新赋能 让农险成为乡村振兴“稳定器”

2025年初遭受霜冻灾害的柑橘园

“6元/亩的保费,换来了7万多元的理赔款,保险公司比我自己还上心。”站在400亩柑橘园里,万州区甘宁镇种植户王朝伟看着手机里的定损照片,满是感慨。他口中的这家保险公司,正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支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

王朝伟的经历并不是孤例,自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以来,作为金融央企基层单位,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为万州区15.58万户次农户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风险防护网,提供了75.84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付7742.09万元,单险种最高赔付率更是达382.65%。这一组数字背后,是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用“小保费”撬动“大保障”的支农奇迹,也是金融央企基层单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 扎根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基地,万州区的41万亩橘园承载着众多橘农的生计。政策性农业保险以“财政补大头、农户出小头”的保费模式,为橘农们提供了坚实保障。

王朝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每亩仅缴6元保费,财政补贴每亩14元,却在两次天灾中获赔7.32万元,赔付率高达915%。“干旱时,查勘员冒酷暑丈量,霜冻时冒严寒核损,他们比我们更懂果树的‘脾气’。”王朝伟翻开理赔记录,言语中满是感激。

在万州区的田间地头,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的农险队伍如何成为农户们信赖的“贴心人”?据介绍,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精保险、会科技”的党员先锋模范队伍,正努力将相关的政策落地落实,成为保险政策惠及农户“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

今年春耕时节,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陶恩茂便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他们运用GIS定位测绘技术,实现了种植地块的精准承保理赔,让财政补贴的每一分钱都切实满足农户的需求,从而有力发挥财政资金保障粮食安全的价值。

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的“所作所为”是否真能帮助农户?从农户们自己的口中,便可见一斑。“他们不是来卖保险的,是来解决问题的。” 这是甘宁镇农户何伟的肺腑之言,翻着微信里的勘灾照片,在何伟的眼中,这支农险队伍并不单单是保险从业人员,更是政策落地的可靠力量,是农户们农业生产中的“定心丸”。

创新破局 从“单一赔险”到“全链兜底”,推动农险服务提档增速

“15万元赔款救了我的养鸡场,24万元‘保险+期货’价格风险保障又锁住了鸡蛋价格。”农户郑小龙所讲述的经历,是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创新模式让农险服务提档增速的生动写照。

2024年,极端天气导致郑小龙所养殖的数千羽鸡死亡,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迅速完成了理赔,但赔付后,工作人员发现:由于灾后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郑小龙的养鸡场尚未完全摆脱损失的风险。如何才能继续防范后续的风险呢?

于是,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积极引入第三方资金支持,打造价格风险保障机制,增强了养殖户抵抗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这种“灾后赔付+市场预判”的组合拳,让农险在“事后止损”的同时,又提供了“事前防御”的保障。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创新将产品从“单一赔险”提档升级到“全链兜底”,更好地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为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切实增强农户获得感和政府满意度,国寿财险万州支公司持续深化保险科技赋能。在养殖险方面,通过生物识别、智能点数、测长估重等技术,提高了养殖标的承保精准度和死亡标的定损准确性;在种植险方面,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和GIS定位测绘等技术,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险服务体系,推动种植险承保理赔更加精准高效。

凭借这些科技手段,公司团队将农险理赔时效压缩至4.29天,实现了农险服务水平“质”的跨越。

彭光瑞 图片由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支公司提供

评论